贝类多为滤食性生物,当贝类摄取了一些含有毒素的藻类,例如双鞭毛藻,便会产生贝类毒素;而这些毒素会聚积其体内,尤其是内脏部份。因此,一些常见的贝类生物,如扇贝、青口、蚬、蠔、带子等就是贝类毒素中毒的高风险食物。此外,每当红潮,即海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时,有毒的藻类也随之增加,海产受污染的风险就会更高。
性贝毒(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,DSP)是一类脂溶性的毒素,被人误食之后会引起、、等性状况。其化学结构特征是聚醚或大环内酯化合物。大田软海绵酸毒素(OA)及其衍生物(DTXs)是其中主要的一类毒素成分。主要包括从海绵(Halichondria okadai)体中分离出的大田软海绵酸(okadaic acid,OA)及从鳍藻中分离出的鳍藻毒素及其衍生物(DTXs)等。
腹泻性贝类毒素免疫亲和柱可选择性吸附样品液中的性贝类毒素-大田海绵酸毒素,从而对样品起到非常针对性的纯化作用,过柱净化后的样品液可直接用于LC-MS-MS分析。亲和柱与LC-MS-MS配合使用可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,以改善信噪比,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。
其测定原理如下:
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,抗体连接在柱体内,样品经过提取、稀释,缓慢的通过性贝类毒素(DSP)免疫亲和柱,在免疫亲和柱内抗体与样本中的DSP结合。之后洗涤免疫亲和柱去除没有被结合的杂质。然后用洗脱液洗脱DSP,然后用合适的分析仪器进行检测。